第596章 提剑上殿(下)双倍求月票(1 / 2)
第596章 提剑上殿(下)双倍求月票
清晨,皇宫。
针对议和事宜的朝会于万众瞩目下召开了。
徐温言与徐雪莲按照规矩,将大部分随从留在了皇城口。
自己率领随行使团文臣步行穿过高而深邃的门洞,抵达那座短短三年时光里,两次染血的午门广场。
此刻,东方已然破晓,广场上的雪已被清扫了,但仍残留薄薄的白霜。
朝廷文武百官更早一步已是跨过东西两座侧门,过了金水桥,等候在毗邻白玉台阶的广场上,视线循着台阶向上,是巍峨严肃的金銮宝殿。
当看见使团众人走过来,群臣一道道视线悉数投过去。
看见了约莫近二十名穿戴礼服,挺胸抬头的议和使者。
泾渭分明的双方视线在空气中交汇丶碰撞,几乎好似撞出火星来。
然而却诡异地无人开口交谈,直到台阶上传来太监尖锐的喊声。
广场上的所有人心神凛然,井然有序地循着台阶进入金銮殿上。
文臣在左,武官在右,使团诸人便被留在中央。
而后,当身穿龙袍,头戴冠冕,垂挂珠帘的大虞女帝自侧门一步步走来,转身不乏威严地坐于龙椅。
包括使团在内的群臣皆齐声行礼:「参见陛下……」
嗯,基本的面子还是给了的。
「免礼平身。」徐贞观声音冷淡,不见喜怒。
待群臣起身,徐贞观俯瞰下方使团,平静道:
「自议和使团入京,也有许多时日,然年关将近,和谈也应有个章程。孙尚书,且汇报这段时日和谈事宜。」
女帝没有立即与使团对话,而是先要臣子汇报,一个是给在场的百官中不了解最新进展的予以了解。
其二,也不乏冷落使团,表达主场优势的意思。
此番负责谈判的主官,乃是礼部尚书,闻言出列,躬身行礼:
「启奏陛下,自议和召开以来,臣等受命于鸿胪寺就西平丶铁关两道战事……」
礼部尚书先复述了大背景,才开始就和谈具体进程予以公示。
唇齿间将这一两个月的谈判重要节点一一详述,包括反王一开始提出多少过分的要求,而后朝廷又如何「逼迫」对方逐一放弃。
在提及前线战事时,则一笔带过,主打一个春秋笔法。
而若跳过那些过程中的反覆拉扯,眼下如今达成的基本共识有两个:
其一,河间王丶燕山王愿意承认女帝执政的合法性,向女帝称臣,停止战事。
这一条是谈判的基础。
其二,则是就此朝廷一方愿意付出的代价。
朝廷同意继续保留河间丶燕山两位藩王的爵位,将之前的造反归位受匡扶社欺骗。
但要求解除两大藩王的武装。
而使团一方却不满足于此。这也是谈判陷入僵局的地方。
礼部尚书陈词完毕后,女帝终于将视线转向使团。
憨憨的徐温言率先作揖,笑呵呵开口,一副人畜无害模样:
「这段时日承蒙陛下关照,我等在京师过的很好。原以为能在过年前令和谈有个结果,也好带回喜讯回家,令我皇室消除误会,冰释前嫌……
然则,多日谈判却迟迟难有进展……尤其我收到家书,得知前线再起战事,却是令我虞国百姓于凛冬之日仍卷于战火……此为我河间王府不愿看到……」
徐温言表现得有些笨拙,仿佛是在背诵讲稿。
一番场面话罗嗦后,他叹息一声,流露怅然之色:
「……我父王正因不忍见同室操戈,黎民流离失所,故而愿以极大诚意和谈。
然朝廷所要求却恕我河间王府无法答应……今日不妨在此说明。
若要和平,陛下除了公开向天下颁布诏书,承诺日后不主动威胁我河间王府外,还应将定远丶文安丶黄水……诸县赐为我河间王府封地,封地内务,朝廷不得干预……」
徐雪莲亦开口道:
「我燕山王府要求亦然,除开诏书承认,还须将同远丶林海丶白山……诸地永世交由燕山王府统辖……」
图穷匕见!
抛开废话,就是两个字:「割地」!
至于武装,自然也不会解除。
听到这话,负责和谈的官员还好,可殿内其馀大臣中却有不少皆面露愠色!
对方太贪心了!
虽说双方提出要割让的地盘并非西平丶铁关道的全部——谁都清楚,全部割让是绝无可能。
可饶是留给了朝廷部分区域,可一来,留给朝廷的都是较差的县城。
二来,如今朝廷本就分别占据着两道内不少地区。
而最关键的是……且不说这无异于缔造了两个「国中之国」,若同意,那之后朝廷对这两道就已经丧失了掌控。
尤其是西平道,按徐温言给出的割地名录,更是会将西域的通道牢牢把握在河间王手中。
「岂有此理!」一声颤声怒喝,毫无徵兆地于殿上爆发。
已入耄耋之年的董太师拄着拐杖,从文臣队列中走出,手中拐杖用力敲击地面,发出笃笃声。
这位近一年里,因操劳国事,而衰老虚弱了太多的老臣愤怒地盯着使团:
「尔等既愿称臣,岂有讨封割地之道理?!分明是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随着太师率先开炮,人群中的袁立也目光冷然地开口:
「此前河间丶燕山二王主动提出和谈,本以为是带着诚意而来,如今看来,却是令人失望至极。」
枢密院副枢密使也代表武官阵营表达立场,他迈步上前,拱手向女帝,大声道:
「陛下,从未闻和谈期间再起战事之例,此二贼和谈期间,于前线动兵,可见毫无诚意!臣请诛杀此众贼,以儆效尤!」
「陛下……」
「贼子包藏祸心……不可应允。」
一时间,朝堂上群情激愤,一名名官员跳出来怒斥反贼行径。
然而,若仔细观察,却也有相当一部分大臣没有开口。那代表着另外一股主和的声音。
事实上,关于割地求和一事,此前小朝会已是讨论多次。
也有许多大臣认为若不答应,则来年开战,局势危险。不如虚以为蛇,暂时同意,等之后奠定胜局,再想法子反悔就是。
换言之,主战主和已私下争吵了太多次。
今日朝会只是将这些第一次摆在了明面上而已。
不过,哪怕许多官员主和,但起码在今日这个场合是绝对不能公开跳出来声援使团的。
起码……在女帝明确表达态度前不能。
至于女帝究竟有何种决断?这一点,其实所有大臣心中都不确定。
因为截至目前,女帝哪怕一直在关注着和谈的进程,但却从未表达过任何看法。
似乎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给出决断。
「陛下,」伴随着一波大臣怒斥的浪头渐渐落下,河间王府大客卿冯先生迈步上前,接管了谈判节奏:
「以及诸位大人,且先不必动怒。」
他神色淡然,一副全无畏惧的模样,甚至脸上还挂着些许笑容,透出一股自信风姿,侃侃而谈道:
「我知晓陛下及诸公心中不悦,然则,我这里有一封最新的情报,想要念给陛下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