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权限(1 / 2)
第331章 权限
曹阳先给老司徒回了个电话,出乎他的预料,老司徒并没有特意说柏林电影节的事,也没提金熊对曹阳的重要性。
老司徒只是聊了会家常,最后挂电话时,才说道:「曹阳,不用管外界怎麽说,也不要有压力,你已经非常成功了,遵从心意行事就行。」
曹阳笑了,这才是他认识的老司徒。
用老田的话说,就是老家伙又臭又硬,妥协?那是什麽,在老家伙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两个字。
当时老田说这些话时,脸不红心不跳,好像他不是这样的人似的。
不过说实话,老司徒虽然在艺术电影领域的成就不怎样,但教出来的几个徒弟,其他不说,性格上倒是或多或少都随他。
就像老田,以老田的家世和老司徒的人脉,上面真能禁导他十年吗?要是老田愿意,只要在内部认个错,或者哪怕不认错,只要稍微妥协一下,估计早就解禁了。
但显然老田没这麽做。
他自己还有脸说老司徒「又臭又硬」,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还有陈凯哥,他的性格多少也沾染了一些「犟」的特徵。
挂了老司徒的电话,曹阳心情放松了不少。
说实话,在没给老司徒打电话前,他心里也是患得患失的。
大满贯啊,说句有点夸张的话,这是足以在电影界里「名传千古」的事,换成谁能不在乎?
电影圈里的人,只要有机会,谁会放弃?
就像老谋子,99年因为《一个都不能少》与坎城电影节决裂了,并且还写了一封决裂信。
这在当时是轰动世界的大事,被西方媒体连篇报导,导致坎城电影节非常被动。
再加上非常善于捅刀子的义大利人——威尼斯电影节直接给了《一个都不能少》最高的金狮奖!
这让坎城电影节一度灰头土脸。
老谋子当时这麽做是非常硬气的做法,站在咱们的立场,他做的非常男人。
但老谋子后悔了吗?
从坎城电影节撤片估计不后悔。
不过那封决裂信,也许他是后悔不该直接曝光的,就是这封信,让他跟坎城电影节想缓和都困难。
他要是真不后悔的话,不想缓和关系的话,就不会带着《十面埋伏》亮相坎城电影节了——他当时可是隐晦的表达过,从此再也不去坎城。
老谋子食言了。
吉尔-雅各布是坎城电影节真正的掌权者,他从1978年到2000年,担任坎城电影节艺术总监二十多年。
2000年,吉尔-雅各布将艺术总监交棒到蒂耶里-福茂手中,他自己则出任电影节主席一职,直到2014年正式卸任。
也就是说,老谋子99年的撤片和发的决裂信,当时坎城电影节当权的正是吉尔-雅各布。
老谋子04年曾拿《十面埋伏》试过一次,吉尔-雅各布那时候是坎城电影节主席,《十面埋伏》没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哪怕是非竞赛单元,也没能入围。
也就是说,《十面埋伏》在坎城电影节一无所获。
这让老谋子了解了坎城的态度。
2014年,掌权坎城电影节三十多年的吉尔-雅各布正式退去,不再担任坎城任何职务。
也就是在这一年,老谋子带着他的《归来》,又一次去了坎城电影节,时间上很巧合对吧?
但是,这一次《归来》又被主竞赛单元排除在外,没能入选主竞赛单元,哪怕是在非竞赛特别展映单元,也是一无所获。
这件事让老谋子特别沮丧,也认清了事实——哪怕坎城电影节换了新的领导层,也不会再接受他了。
老谋子的大满贯之梦,也醒了。
曹阳也肯定想要大满贯,但他也知道,只剩下的最后的柏林金熊,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所以他一直都在等待机会。
曹阳比其他人的优势在于,他既有「金手指」,又特别年轻,他等得起。
但这是很被动的做法。
最近他也在想,是不是先拍摄一部电影,去柏林试探一下。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的主动示好,其实是曹阳没想到的。
无论是坎城电影节,还是柏林电影节,都跟威尼斯电影节不同。
柏林丶坎城电影节的主席和艺术总监动辄十几二十年的任期,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主席和艺术总监任期较短,通常4年一届,更换频繁。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是2001年才上任的,纵观柏林电影节的历史,从1951年柏林电影节设立至今,仅有5位电影节主席和艺术总监,每一个任期都超长。
可以想像的到,迪特-考斯里克也会有超长的任期。
顺便说一句,柏林电影节在2020年以前,他们的电影节主席都身兼艺术总监的职位,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的人。
直到2020年迪特-考斯里克退去,他们的电影节主席和艺术总监才分开,由两个人出任这两个职务。
就像迪特-考斯里克,他不仅是柏林电影节主席,还是艺术总监,还是商务总监,在电影节来临之际,他还是选片委员会主席……
曹阳又分别给老田丶侯院和韩总回了电话。
老田的话最简洁,他叮嘱曹阳,哪怕不去当这劳什子评委会主席,也要客气回绝,尽量不要得罪迪特-考斯里克。
他是了解曹阳的,直到曹阳不太愿意做这些繁琐的事,所以才打电话给曹阳,叮嘱这件事。
韩总打电话给曹阳,主要是给曹阳说了一些迪特-考斯里克的资料。
他告诉曹阳,迪特-考斯里克以前是德国非常有名的电影评论家,对待电影的态度非常严厉,被认为是个电影「批评家」。
迪特-考斯里克上任后,坚持对政治题材的关注,对新人导演的扶持,甚至不惜为了维护「艺术本身的水平」,拒接给女性创作者「额外的提名机会」。
也就是说,迪特-考斯里克重视新人导演——他是2001年上任的,曹阳是2001年出道参加的柏林电影节,第一年就拿到了柏林评审团大奖。
这里面有当时谢非作为评委会的成员的努力,也有迪特-考斯里克重视新人的因素。
另外,在迪特-考斯里克那里,政治题材可能更容易获奖,但却不会像坎城或威尼斯电影节,会给予女性导演「特别」照顾。
坎城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政治正确里,就有每年要「特别」照顾女性导演,不仅主竞赛单元里尽量要有女性导演,并且同等条件下,女性导演更容易获奖。
韩总在挂电话时,也像老田一样,特别叮嘱曹阳,尽量不要得罪迪特-考斯里克,怕曹阳年轻气盛。
给曹阳打电话的四个人里,要说谁最希望曹阳能拿到大满贯,毫无疑问,是侯院侯可明。
在他执掌北电期间,若是学校能出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政绩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他绝对会被特别写入校史的。
侯可明只要一想到,校史上写到:在侯可明院长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着名导演曹阳,拿到了威尼斯电影金狮奖丶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奖丶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拿到欧洲三大奖的导演,成为亚洲第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成为华人第一个拿到大满贯的导演,成为北电第一个……
侯可明激动啊!
不过,老侯虽然激动,却没上头。
他给曹阳打电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校能为你做什麽!
老侯告诉曹阳,不要有压力,你要是不想去做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学校会发动所有关系,不会让你跟柏林电影节以及迪特-考斯里克产生隔阂。
你要是去柏林电影节做评委会主席,那麽学校就是你跟迪特-考斯里克之间的桥梁,不会因为电影的事,让你跟迪特-考斯里克产生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