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章 国祚不变(1 / 2)

加入书签

第120章 国祚不变

施笃臣和俞大猷,要押送辽王和一众人证物证,自然不可能这麽快抵达京师。

所以先送到内阁的,是施笃臣命令手下快马送到京师的奏疏,奏疏中详细写明了荆州发生的事情,又附上一些关键的人证物证,算是先给皇帝和内阁报信。

经常担任钦差大臣的朋友都知道,要办好钦差大臣这差事,最重要的就是多请示多汇报。

显然,施笃臣是个合格的钦差大臣。

首辅李春芳首先看完,他看向一脸严肃的张居正,又看了一眼高拱。

辽王覆灭,定然是张居正的手笔。

稍带着,高拱又引着这些部权派的大臣跳出来,准备明年京察一网打尽。

比起这些纷争,高拱和张居正的合流,更让李春芳有些头疼。

当内阁中有争斗的时候,他这个首辅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可若是内阁中和和气气,高张二人每次都能这样默契的将事情办了,那他李春芳这个首辅,就真的和泥塑的神像一样,没人再来拜了。

当然,事情也没到这个地步,高拱和张居正都是有自己政治主见的人,这几次的配合只能说是恰好两人有共同的利益。

促成如今内阁一团和气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苏泽了。

甚至李春芳有一种错觉,自从他上任以来,内阁都是被苏泽推着走的。

不是在给苏泽擦屁股,就是在给苏泽擦屁股的路上。

到底谁才是首辅啊!?

正是因为苏泽,内阁一直都被牵着走,连内部都忘了争斗了!

李春芳暗暗摇了摇头,找机会拉拢一下苏泽,然后想办法分化高拱和张居正的关系。

至于辽王?

李春芳将施笃臣的奏疏传递给其他阁老,然后淡淡的说道:

「辽王聚众谋反,从宁王旧例,其罪当诛,辽藩当除。」

高拱丶张居正丶赵贞吉都跟着点头,纷纷道:

「附议。」

就这样,辽藩这个盘踞了荆州六代人,宗室人数不亚于代藩的宗王府,就在四位阁臣这里判了死刑。

判决结果和代王不同,那是因为代王虽然也是叛,但是代王没敢公开谋反,是准备献城逃奔草原。

但是辽王竖起大纛,这就是公开造反,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比代王还要恶劣百倍。

皇权可以容忍宗室无能丶昏庸,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这种公开造反的行为。

当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阳明领兵平叛,明武宗立刻领兵「亲征」。

后到达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至,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还让王阳明搞了一次献俘大典。

在返回京师的途中,宁王就被武宗下旨诛杀。

如今辽王案,内阁的意见是按照宁王案件规格处理,那辽王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但是辽王的命运,并不是辽藩案件的终止,怎麽处置辽王是没有争议的事情。

接下来才是这场内阁会议的重点。

张居正说道:

「勘辽使团事毕,可以召他们返回京师了。」

众人也跟着点头,张居正又说道:

「此番辽王叛乱,是副使施笃臣果断出手,湖广副都指挥使俞大猷兵围王府,两人应该受奖。」

众阁臣也点头,平叛之功不算小了,施笃臣和俞大猷的处理结果很完美,有功之臣总是要奖励的。

有功酬功,这是向外朝释放信号,跟着阁老走就有肉吃。

那麽反对阁老的呢?

张居正看向高拱说道:

「有功者赏功,无功者记过,今年朝堂连番动荡,剩馀的官员还是不宜重罚。」

这下子李春芳的眉头更皱了。

张居正当然不会放过这些官员。

李春芳在勘辽使团中也安插了亲信,对于勘辽使团中的动向也是有所了解的。

洪朝选是刑部侍郎,又不是湖广人,他因为个人政治斗争在宽纵辽王,但是要说能拿到洪朝选勾结辽王的铁证,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怎麽说,辽王也是宗王,又不可能对他用刑屈打成招,让他去攀咬一名侍郎级别的官员。

这就太破坏政治默契了。

所以就算是张居正要求追责,这些官员的处理结果,最多也就是行勘问罪,过不了多久也会官复原职。

甚至张居正如果对洪朝选追杀太厉害,反而引起朝野力量的反弹。

张居正主动退让,这是将报复的权利交给了吏部,由高拱在明年二月开始的京察中,再将这些部权派官员清算。

那到时候就是这些官员自己能力不行,京察不合格被解职了。

那朝野就聚集不起来反对声浪来了。

高拱张居正两人的政治默契,要比自己想的还要深,两人一定是已经对京察做好了利益交换,所以张居正才能如此信任高拱。

果不其然,高拱迅速接话说道:

「但是此番勘辽事件中,办事不利的官员,要写入今年的考计。」

京察是六年一察,但是每年吏部都要对在京官员做考计。

考计等同于官员的任职档案,要将办事不利的官员计入档案,显然是为了明年的京察做准备。

虽然知道了高张二人的谋划,但是六年一次的京察,本来就是内阁对于前任残党的清算,上次京察的时候,时任首辅徐阶,就清算了严嵩的旧党。

现任内阁好不容易等到了京察,自然也不可能手软。

就这样,以辽王案为发端,无数官员的命运已经在此刻落下,最终以内阁的满载而归而收场。

大事已经议定完毕,剩下的细枝末节也不是阁老们要议的了,吏部等有司衙门,自然会将相应的工作做好。

而洪朝选这些在辽藩案件中站错队的,在政治上已经是将死之人了。

大事商议完毕后,李春芳说道:

「本次辽王案中受了委屈的官员,就由本官亲自抚慰。」

听到李春芳这句话,高拱丶张居正丶赵贞吉都皱眉,但是李春芳是内阁首辅,他出面做这件事,其他阁臣也说不出反对的意见来。

——

史馆,系统弹出了结算报告。

【辽王押解入京,隆庆皇帝下旨斩于西市,辽藩革除。】

【本次上疏不影响国祚,宿主威望+200。】

不影响国祚,说明这次辽王案件的结果是注定的,张居正是准备了对付辽王的后手,就算是自己不用系统,辽王也死定了。

但是威望增长倒是意外之喜,看来虽然这次辽藩案件中,保辽的声音很响,可大部分官员还是支持革除辽藩的,自己这次带头冲锋,其实赚到了不少沉默官员的认可。

这大概就是官场上沉默的大多数了。

苏泽倒是很满意,这次上疏的更大收获,是刷了阁老们的声望,毕竟自己还有一个三姓家奴的主线任务要做。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info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