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县尊有点不厚道(1 / 2)

加入书签

第120章 县尊有点不厚道

扬州地区也属里下河区域,这不夏天里下河刚闹水灾麽,为了防止今后再闹水灾,甘泉县主动筹资大搞水利,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借着修水利为名把赵有禄老家人全打散迁别地安置,这就等于彻底把病灶端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摸到赵有禄老家搞背景调查。

一箭双鵰的好事,既给县尊大人落了个好政绩丶好官声,又把大家都担心的隐患除了,真要说谁倒霉,大概就是赵有禄家的邻居了。

好端端的住了一辈子突然就要挪窝,搁谁能高兴?

但这事也不能怪赵安,谁让这些个邻居太热心肠呢。

来个人一打听就给出证明,你们不嫌麻烦,跟这事相关的三位大人就头疼的睡不着觉了。

得亏这还是乾隆朝,再往后去个几十年,鬼知道县尊大人会不会心一黑借着通「长毛」名义就把人村子给屠了,甚至连赵有禄的父母也不放过,一了百了!

所以,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道理是一点不假。

既然决定搞水利工程,那肯定要专业些的,你不能连个图纸都没有脑袋一拍就动工啊。

毕竟这事也要上报府里丶省里的。

工部和河道衙门倒无须上报,就跟国道丶省道丶乡道似的,各级管各级的。

工部和河道衙门出面搞的话,得是重量级的,如黄河丶长江丶淮河这一级别。

县尊大人拍板明天就让工房将相关资料搞来,再派人实地测量,而他则亲自去恒利把老太爷的银子借来好落实工程款。

讲道理,给百姓修河治水就应该是老太爷出钱,这地方官为百姓修河治水还要跟老太爷借,显得老太爷太不地道。

那借多少呢?

原本县尊大人是打算借五万两出来花花的,现在既然是替老太爷办事,那五万两就不够了,怎麽着也得二十万两吧?

怎麽分,县尊大人都给想好了。

拿五万两出来做工程款,馀下的钱四四二分。

赵安四,县尊四,老宋二。

别看老宋这个「二」有点吃亏,实际却是占便宜的,因为到时还利息时老宋也按「二」来还,压力少的多。

何况,赵安跟老丁都是七品官,老宋不过是个八品官,三人再怎麽肝胆相照,也要讲究一个官大官小的。

赵安觉得没问题,这会不把分成比例定下来,后面说不得三人就会因为分赃不匀起内讧。

再坚固的堡垒只要内部出了问题,那就是烂泥一堆嘛。

不过三阳河的百姓好迁,赵有禄父母怎麽办。

这事自然交给赵安去处理,谁让他是人家的便宜儿子。

回到家,赵安将事情一五一十跟春兰小娘子说了,当然没说因为身份问题弄出三条人命,也没说是故意把三阳河百姓迁走,只说县里决定在三阳河附近开闸建坝兴修水利工程,因此很有可能要把当地百姓迁走。

单纯的小娘子肯定想不到这事背后的玄机,竟是担心一旦拆迁的话,官府会不会趁机敲诈百姓钱财。

这事是百分百会发生的,这年头一旦涉及官府的事,实际执行任务的小吏们肯定要趁机勒索敲诈百姓,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捞钱的机会。

放在拆迁安置这事上,就算赵安想给三阳河的村民多些补偿,但因这件事不是他直接负责,更不可能跑三阳河去当安置总指挥将补偿亲自发到村民手中,所以有点爱莫能助。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info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