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6(1 / 2)

加入书签

纠结了许久,张俊还是跑回东京城,向赵芫求助来了。

“官家,只要将宁州的守军拨一万人给我,不,只要拨八千人,臣敢保证,这趟买卖一定能十倍赚回本金!臣并非有意投机取巧,而是为了官家您的收益最大化,诸国路途遥远,艰难险阻,匪盗众多,若是路上丢了货物,那么前期的所有投入便都打了水漂,得不偿失。”

赵官家在前头走,张俊在后头跟着搓手,一刻不停地试图说服官家。

“臣明白,开此先例实属不易,臣可以出面和我那群兄弟们商议退伍回家,回头以平头百姓的身份加入商队,如此便没有什么阻碍了。”

前头内侍快步走来行礼,说李院士到了。

赵芫停下脚步,转身定定看向张俊,张俊的体型极壮,然而此时却弯着腰,努力做出可怜的祈求姿态,“官家!”

赵芫已有了些想法,可一时难以组织成系统的章程,沉吟着又向前走了几步,终于抓到脑子里的灵光,她说,“吴俞。”

仿佛影子般跟随着的殿前司都指挥使快步上前,“臣在。”

“朕记得各军当中,不乏年老体衰者,以及受伤残疾的士兵,”赵芫说。

“是,不过上四军经过整顿,已经没有这部分人在里头浑水摸鱼。”吴俞应答。

“除了上四军,各地厢军、边军当中,这样的士兵还有许多。”赵芫看向张俊,话说到这里,意思显而易见。

张俊顿时大喜,拱手道谢,“官家英明,老兵和伤兵在战场上失去了价值,但用以护卫商队却绰绰有余。臣这就去联系各路厢军。”

“此事,让吴俞陪你一起办。”赵芫挥了下手,两人于是告退,接班离去。

这头李清照坐在议事厅里,正等着官家过来。

她的身旁跟随着数名学子打扮的年轻人,此时紧张的脸色发白。

“官家召见我们做什么呢?我们的工作只不过在报社打下手而已。”

李清照淡然地训导:“莫要妄自菲薄。”

“是,院士,我等只是有些紧张。”其中一人连忙解释,“毕竟我们只是写过基本闲书的小说家之人,想不到居然能被官家召见。”

“或许,小说亦有大用。”咱们这位官家的思维,不能以常人揣度之。

说到这,赵芫已大步走进来,身边跟随的殿前司诸班直和内侍们散去各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身姿挺拔英武的女官家几步走到上首书桌后坐下,抬手叫作揖的几人免礼,“今日召你们来,正是有件事要安排给你们办。”

在几人好奇期待的目光当中,赵官家笑着说,“中科院一直负责报纸发行之事,街头巷尾的百姓们都很喜欢看报听报,你们办的很好。但是,前些日子,朕忽然想到,除了走街串巷的,能够抛头露面讨生活的百姓喜欢看报纸,大宋还有一种人没有报纸可看。”

李清照不解地问:“是什么人?”她记得,官家的政策连不识字的乡下农人都有照顾到,天底下,除了贫苦农人,还有哪些人是没有报纸可看的吗?

赵芫:“养在深闺的女子。”她说,要办报纸给赵多福看,并不是句玩笑话,也非玩乐之举。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info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