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症结却正是在他什么都不曾做过这一点上边。

明明有个小三元的名头在那,学识也算出众, 偏偏除了被人挑衅之外就只知道在那傻坐着听讲。

来了大半个月,座次是悄摸往前挪了不少,拢共却就开了一次口,半点看不出来少年郎君该有的意气风发,反倒平和得跟他个老头子似的。

安安静静不闹腾的性格还挺合他胃口, 但这样一来,再惜才欣赏,也没法了解多少,只能从多数时候轻松的表情来侧面判断一番这人的学问水平而已。

难得碰上个天资这么出色的,收徒的心思不免就有些蠢蠢欲动了起来。

判断的结果还算让人满意,该如何在将来学生不知配合的情况下继续考校,就成了个小小的问题。

正觉着有些苦恼,倒是出现了点转变。

叶质安没再接送之后这一旬时间,赵近峰同样没有再试图对范愚做些什么动作,老实得同第一日见面时判若两人。

于是这样一来,范愚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要说先前有多过分,其实只是友人间也会出现的勾肩搭背动作罢了。

即便是那句“可好南风”之后,他的决定也只是离赵近峰远些,否决了友谊的可能性,倒不至于真的处处躲避。

如今看人明了自己的意思,再加上每每瞧见就回想起来的恶寒感觉也已经消退,听讲过后众人的探讨便又对他产生了些诱惑。

又一次保持着安静出了祁连先生的院门之后,范愚就加入到了众人的探讨当中去。

清朗的声音正好透过木门的缝隙,教还未起身的年长者听了个正着。

内容恰是针对讲解的各自看法。

才出门就开始探讨,脚步自然就会放慢不少,再加上范愚难得一次没有直接离开,众人不自觉地就围到了他周围,更加阻慢步伐。

于是木门那侧,祁连先生在那侧耳倾听,时不时还会满意点头,偶尔又流露出点不太赞同的意味。

但范愚看不见这反应,也就毫无所觉。

直到有些纷乱的脚步声渐行渐远,院里的人才从蒲团上边起身,回屋时候的表情明显带着思索。

既然范愚没再保持闷葫芦的状态,观察的机会自然就多了起来,老先生那点烦恼,随着这一次探讨消散。

些许的心动并不能够让他将选择弟子的标准降低。

在进贤县治经多年,不是没有见过少年天才,天赋稍有逊色但足够勤恳努力者也非少数,弟子却只收过一个,偏偏还是个逆徒。

因此这会儿的考量反而要来得更慎重一些。

每月的讲经都会停上一日,并非日日连续,终年不断。

而空出来的这日,众人都会聚在一起,寻个由头办场文会,饮酒作诗,甚至还会有人专门将每回评的魁首文章给记录下来,收在本已经泛黄破旧的册子当中。

来来往往求学的书生甚多,进贤文会这四个字流传的同时,也将这本册子变作了个传统。

往前翻一翻,有人至今岌岌无名,却也不乏有为者。

早已经踏入朝堂,权势在手而声名在外者如柳无,一心学问,同祁连先生一般居于某处治经的也不在少数。

而这回在册子上留下姓名的范愚,在翻阅前人笔迹的同时,也被久违的恭维声音给包围。

有赞他能六元及第,封王拜相,也有说他将来学问能比肩先生,成一世大儒的。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info

书页/目录